[导读]
12月4日、5日在2#图形电镀线生产板B016726C1499B在过四线测试时发现阻值偏高,切片分析发现铜厚偏薄,共计报废11.14M2
一、 异常问题描述:
12月4日、5日在2#图形电镀线生产板B016726C1499B在过四线测试时发现阻值偏高,切片分析发现铜厚偏薄,共计报废11.14M
2,详细如下:
生产日期 |
生产型号 |
生产数量 |
异常数量 |
不良率 |
报废缺陷 |
报废面积 |
12月4日 |
B016726C1499B |
816SET |
235SET |
28.8% |
孔铜偏薄 |
11.14㎡ |
二、 生产过程调查:
1、型号特点:板厚1.52mm,最小孔径:0.2mm,厚径比:7.6:1.
2、此板近期生产信息:
电镀线 |
日期 |
生产数量 |
PNL/架 |
镀铜参数 |
电锡参数 |
夹板位置 |
采用的电流纸 |
报废面积 |
备注 |
2#图电线 |
12月5日 |
136PNL |
7 |
0.85ASD*120MIN |
1.3ASD*10MIN |
长边 |
2018.10月出的旧系统电流纸 |
11.14㎡ |
打气 |
1#图电线 |
12月7日 |
36PNL |
7 |
0.85ASD*120MIN |
1.3ASD*10MIN |
长边 |
2018.11月出的新系统电流纸 |
0 |
喷流 |
备注:优化后电流纸要求夹板短边,旧系统电流纸要求夹板长边。(调查要求夹板长边的原因是为了改善板内线路夹膜异常,故按照此板线路的布线特定为夹长边电镀)
3、12月5日生产板过四线测试时出现阻值偏高,问题孔的阻值均在3.5毫欧以上,部分孔测试结果出现开路现象,后续将此批板136PNL全过四线测试,不良率:28.8%。 12月7日生产板经四线飞针测试,结果合格。
4、对不合格板追线找点切片分析铜厚,阻值为3.79毫欧的切片铜厚最薄处仅7.81um左右,阻值为3.3毫欧的切片铜厚最薄处10um左右,仔细观察切片孔口未发现孔口批峰、孔内异物不良。
5、对12月5日在2#图电线生产其他产品进行排查,只有此型号出现大批量的孔铜异常,其他同时期生产的产品并无反馈。
三、 原因分析
对问题孔进行切片分析:
阻值3.79毫欧 整体孔图
1、由以上图片分析可看出: 小孔内残留气泡,药水在小孔内无法灌穿,导致二铜由孔口向孔中逐渐变薄直到消失,从而出现孔中间铜厚偏薄。
2、根据过程调查及切片分析,我们将气泡产生的原因锁定在打气方面,进一步分析如下:
a、当没有产品生产时,液面的气泡会集中于浮架的内部和阳极两侧,如图1所示
b.、当产品尺寸较大时,浮架无法限制气泡并由于水流的方向走向阳极两边,气泡不会受固于浮桥内,如图2所示;
c. 当板尺寸较小时,浮架下沉较少,则会如图1情况相似,大部分的气泡会存在于浮桥内无法及时散去;
3、浮架深度100mm左右,此板PNL尺寸为311mm*590mm,在2#图电线夹长边生产,浮架下沉较少,造成板面气泡因浮架阻碍无法溢出,残留孔内,最终导致孔内未镀上二铜。
4、 问题板电测后追点,不良点均规律性的出现在板中略靠浮架的一条直线带上,刚好为气泡聚集区。
四、 结论:
1、 此次事故的根本原因为工艺部在出电流指示时,因考虑改善夹膜异常,错将夹长边电镀的板子放在2#图形电镀线进行生产。孔内气泡未能排出,导致孔内异常批量报废。
2、 由工艺出文件界定:根据不同板厚、不同长宽比的板的图电夹板方式。
【推荐阅读】:
责任编辑:LISA
创盈电路 版权所有:http://www.cwinpcb.com/ 转载请注明出处